简介本文向大家介绍一个C++实战项目:手把手教你了解并解决TCP粘包问题。通过该实战项目可以了解TCP粘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式,具有一定的C++实战价值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。
1).如果利用tcp每次发送数据,就与对方建立连接,然后双方发送完一段数据后,就关闭连接,这样就不会出现粘包问题(因为只有一种包结构,类似于http协议)。关闭连接主要要双方都发送close连接(参考tcp关闭协议)。如:A需要发送一段字符串给B,那么A与B建立连接,然后发送双方都默认好的协议字符如"hello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",然后B收到报文后,就将缓冲区数据接收,然后关闭连接,这样粘包问题不用考虑到,因为大家都知道是发送一段字符;
2).如果发送数据无结构,如文件传输,这样发送方只管发送,接收方只管接收存储就ok,也不用考虑粘包;
3).如果双方建立连接,需要在连接后一段时间内发送不同结构数据,如连接后,有好几种结构:
1) "hello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"
2) "Don't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"
那这样的话,如果发送方连续发送这个两个包出去,接收方一次接收可能会是
hello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Don't give me sth abour yourself
这样接收方就傻了,到底是要干嘛?不知道,因为协议没有规定这么诡异的字符串,所以要处理把它分包,怎么分也需要双方组织一个比较好的包结构,所以一般可能会在头加一个数据长度之类的包,以确保接收。
在流传输中出现,UDP不会出现粘包,因为它有消息保护边界。
为了避免粘包现象,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:
一是对于发送方引起的粘包现象,用户可通过编程设置来避免, TCP提供了强制数据立即传送的操作指令push ,TCP软件收到该操作指令后,就立即将本段数据发送出去,而不必等待发送缓冲区满;
二是对于接收方引起的粘包,则可 通过优化程序设计、精简接收进程工作量、提高接收进程优先级等措施,使其及时接收数据 ,从而尽量避免出现粘包现象;
三是由接收方控制,将一包数据按结构字段,人为控制分多次接收,然后合并,通过这种手段来避免粘包。
以上提到的三种措施,都有其不足之处。
第一种编程设置方法虽然可以避免发送方引起的粘包,但它关闭了优化算法,降低了网络发送效率,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,一般不建议使用。
第二种方法只能减少出现粘包的可能性,但 并不能完全避免粘包 ,当发送频率较高时,或由于网络突发可能使某个时间段数据包到达接收方较快,接收方还是有可能来不及接收,从而导致粘包。
第三种方法虽然避免了粘包,但 应用程序的效率较低,对实时应用的场合不适合 。
更为简洁的说法:
定包长
包尾加\r\n
包头加包体长度
网上说法:
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做法是给一帧数据加帧头帧尾,然后接收方不断接受并缓存收到的数据,根据帧头帧尾分离出一帧完整的数据,再分离各字段得到数据。
首先,我们先写个简单的TCP服务器端,实现方式可参考本站文章: 《C++多线程实现TCP服务器端同时和多个客户端通信》 ,也可在文末下载源码,核心代码如下:
// 客户端通讯处理线程
DWORD WINAPI ThreadFun(LPVOID lpThreadParameter)
{
SOCKET sock = (SOCKET)lpThreadParameter;
cout << "客户端 " << sock << " 连接成功!" << endl;
::Sleep(1000);
char buf[] = "服务器:C++实战网(www.cppszw.com)\n";
// 这里多次发送以便实现产生TCP粘包问题
for (int i = 1; i < 11; ++i)
{
if (SendMsg(sock, buf))
{
printf("%d:发送数据成功......\n", i);
}
else
{
printf("%d:发送数据失败......\n", i);
}
}
while (1)
{
char recvBuf[100];
memset(recvBuf, 0, sizeof(recvBuf));
// 接收数据
int ret = recv(sock, recvBuf, sizeof(recvBuf), 0);
if (ret == SOCKET_ERROR || ret == 0)
{
cout << sock << "断开了连接!" << endl;
break;
}
else
{
cout << sock << " 收到数据: " << recvBuf << endl;
}
}
return 0;
}
// 发送数据
bool SendMsg(SOCKET sock, char* pMsg)
{
if (INVALID_SOCKET == sock)
{
return false;
}
if (pMsg[0] == '\0')
{
return false;
}
bool bRet = true;
if (SOCKET_ERROR == send(sock, pMsg, strlen(pMsg) + 1, 0))
{
bRet = false;
}
return bRet;
}
运行后截图如下:
然后,我们写个简单的TCP客户端,实现方式可参考本站文章: 《MFC实现一个简单TCP服务端及客户端》 ,也可在文末下载源码,接收部分代码如下:
// 接收TCP消息
void CTCPClientDemoDlg::TCPReceiveService()
{
char recv_buf[MSG_BUF_SIZE];
while (m_tcpClientHelper.IsRunning())
{
memset(recv_buf, 0, MSG_BUF_SIZE);
if (m_tcpClientHelper.RecvData(recv_buf, MSG_BUF_SIZE))
{
WriteLog("TCP消息 接收:%s", recv_buf);
}
else
{
WriteLog("系统检测到TCP异常断开...");
DisConnect();
}
}
}
运行后截图如下:
点击连接,可以看到如下结果:
服务端显示已成功发送了10次数据,而客户端只接收显示了2次,原因就是 TCP出现了粘包 ,服务端代码中模拟产生了TCP粘包问题:
// 这里多次发送以便实现产生TCP粘包问题
for (int i = 1; i < 11; ++i)
{
if (SendMsg(sock, buf))
{
printf("%d:发送数据成功......\n", i);
}
else
{
printf("%d:发送数据失败......\n", i);
}
}
为了验证确实是客户端因为 TCP出现了粘包 导致数据收取错误,我们采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抓包结果如下:
可见,该模拟程序中TCP确实出现了粘包问题。
只需要在TCP包头部增加一个结构来标识消息的长度即可,这里定义包头结构如下:
这样,我们修改TCP服务端发送消息代码如下:
// 发送数据
bool SendMsg(SOCKET sock, char* pMsg)
{
if (INVALID_SOCKET == sock)
{
return false;
}
if (pMsg[0] == '\0')
{
return false;
}
// 消息体字节长度
int iMsgLen = strlen(pMsg) + 1;
BYTE sendMsgLen[4];
memset(sendMsgLen, 0, 4);
sendMsgLen[0] = (BYTE)(iMsgLen);
sendMsgLen[1] = (BYTE)(iMsgLen >> 8);
sendMsgLen[2] = (BYTE)(iMsgLen >> 16);
sendMsgLen[3] = (BYTE)(iMsgLen >> 24);
int iBytesLen = MSG_HEAD_SIZE + iMsgLen;
// 字节拼接
BYTE* pBData = new BYTE[iBytesLen];
for (int i = 0; i < 6; ++i)
{
pBData[i] = m_sendHead[i];
}
for (int i = 0; i < 4; ++i)
{
pBData[6 + i] = sendMsgLen[i];
}
for (int i = 0; i < iMsgLen; ++i)
{
pBData[MSG_HEAD_SIZE + i] = pMsg[i];
}
bool bRet = true;
if (SOCKET_ERROR == send(sock, (char*)pBData, iBytesLen, 0))
{
bRet = false;
}
delete[] pBData;
return bRet;
}
客户端接收部分代码如下:
if (recv_buf[0] == 'c'&&recv_buf[1] == 'p'&&recv_buf[2] == 'p'&&recv_buf[3] == 's'&&recv_buf[4] == 'z'&&recv_buf[5] == 'w')
{
int iPos = 0;
while (iPos <= MSG_BUF_SIZE)
{
// 获取当前消息长度
int iMsgLen = 0;
memcpy(&iMsgLen, &recv_buf[iPos + 6], 4);
int iPacketSize = iMsgLen + MSG_HEAD_SIZE;
if (iPacketSize < MSG_BUF_SIZE - iPos)
{
ParseTCPMsg(recv_buf, iPos, iMsgLen);
// 数据完整
if (recv_buf[iPos + iPacketSize] == '\0')
{
break;
}
// 粘包 作拆包处理
else
{
iPos += iPacketSize;
}
}
else
{
// 拷贝到不完整包
memcpy(&packet[iLen], &recv_buf[iPos], MSG_BUF_SIZE - iPos);
iLen += (MSG_BUF_SIZE - iPos);
break;
}
}
}
运行结果如下:
可见,TCP粘包问题就完美解决了。
本文向大家介绍一个C++实战项目:Libevent网络库实现简单TCP服务端及客户端,具有一定的C++实战价值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。
本文向大家介绍一个C++实战项目:C++使用Websocket++实现WebSocket客户端通信,具有一定的C++实战价值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。
本文介绍一个C++代码片段:C++通过HTTP下载文件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。
本文向大家介绍一个C++实战项目:libcurl实现上传文件支持中文路径,具有一定的C++实战价值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。
本文向大家介绍一个C++实战项目:C++多线程实现TCP服务器端同时和多个客户端通信。服务器同时可以和多个客户端建立连接,进行交互,具有一定的C++实战价值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。
本文向大家介绍一个C++实战项目:C++多线程实现并发TCP客户端测试程序。客户端支持同时自定义多个线程与服务端进行连接,并发发送数据,可用于测试服务端吞吐性能,具有一定的C++实战价值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。